近日,2023-2024年度“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(教)金”奖励名单出炉,8040威尼斯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2017届硕士毕业生李微楠入选。该奖项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、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共同指导,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出资,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,全国共有398名优秀高校毕业生获评,上海市有9名毕业生入选。
李微楠支教期间与学生合影
毕业7年之间,李微楠作为“美丽中国”支教团成员,在云南省临沧市云县大寨镇大寨中学支教,潜心任教,带领地理学科成绩跃升全县前三。
他走山路、频家访、控辍学,创建校园广播站,传播“梦想之声”,组织学生到城市游学,陪伴学生成长。
四年前,延期的支教期也到了,他仍然选择了自己的初心,成为了一名“特岗计划”教师,到云南省红河州建水第四中学执教。
在8040威尼斯的求学之路,让李微楠用专业视角重新审视选择,在基层的大爱之情和不懈努力,增添了他的成长厚度,让他更笃定初心,在基层点燃微光,在平凡的岗位托举孩子的梦想,寻找到双重成长的超凡之路。
李微楠在课堂教学
“最初只是想回到家乡、回馈家乡”,李微楠走出校门,就坐上了盘山的大巴。他在临沧云县大寨镇的边境线学校支教,这里距离老家玉溪680公里,在路上要耗费两天的时间。“当时我的学生甚至因为没有大巴或摩托车接送,周末休假需要来回走30公里的盘山公路。”
路程不是最大的阻碍,专业或许是——他从师范大学毕业,但是非师范生。“其实大学教的,并不是教师的技巧,是广博的知识、扎实的专业能力和持续的学习能力,最重要的是为师者的精神,是报国、育人、弘道的信念。”李微楠围绕如何管理好班级、如何上课入手,积极向前辈教师学习、在做中学习,在一次次的沮丧和失望中成长,他是要成为一名有亲和力、被学生喜欢的老师的。
李微楠进行学生家访
在家访中,李微楠发现许多学生的家长外出务工,教育观念落后,学生沉迷电视和手机,缺乏健康成长环境是个大问题。他不满足于课堂教学,在他看来,“第二课堂”是学生寻找自主成长、开阔视野的重要平台。于是,他带领了40多名小播音员开办了校园“梦想之声”广播站,共同制作了275期节目,成为了学校师生的“心灵港湾”。在图书角项目中,他为学生筹集了千余册图书,用图书搭建起大山中的“知识小窗”。他又觉得学生应该要出去看看世界,又当起了“募款员”,联系资助了4名学生参加研学活动,为11名贫困学生牵线“一对一”帮扶补助。
李微楠与梦想之声广播站学生合影
情感,是做老师收获的最宝贵的回报。李微楠的努力换来的是学生的出色表现和家长的喜爱和信赖,班级纪律建起来了,学生的功课成绩也提升了,但2年的支教期也快到期了。“学生要奋战初三,我不能在这个时候离开”。他深知,对学生,知识固然重要,陪伴更能鼓舞人心。幸运的是,项目组批准了李微楠的申请,他得以延长一年支教期,有始有终。
李微楠与支教学生毕业合影
2020年8月,李微楠结束三年支教生涯,离开了大寨中学。结束支教后,他成为了红河州建水县的特岗教师,继续选择服务乡村教育。
2023年6月,他支教的第一批学生参加高考,考取了华中师范大学、云南大学等高校,走向更广阔的未来。这些学生与李微楠依旧保持着联系,延续着深厚的师生情谊。
李微楠与现工作学校学生合影
“我想,作为一名老师,最令人开心的是桃李天下。但在乡村,能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那种影响,是一种令人着迷的、兴奋的、满足的感觉,就像浇灌、陪伴着每一棵小树苗发芽、成长,直到成为参天大树。”
来源|学生职业发展中心、传播学院 通联|王琳 编辑|毛宇彤 编审|郭文君